柔和的路燈下,是寬闊的馬路,盡管時近夜里9時,路上依舊行人如織,或三三兩兩款步慢行,或身若流星健步如飛。
這是9月20日,記者在肇東正陽大街東段看到的場景,走到正陽大街西段,車聲人動,挑燈夜戰。
“今年改造的10條路10月中旬前必須完工。”肇東市住建局副局長羅繼正說,大規模修路,只是今年這個市民生城建大文章里的一個小框題。
肇東市以遵循“生態立城”原則,以打造建設生態園林化、風格特色化、宜居現代化城鎮為目標,植入新理念,立體化思維經營城市,大視野定位,大手筆布局,大資金推動,老牌生態園林縣煥發出新的生機,肇東市正向宜居宜業、最美最強的“綠色生態城”不斷邁進。
“多規融合”建設“一城三區”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
肇東市專門聘請上海華匯規劃設計集團,本著高層次站位、高標準設計、高起點建設的原則,構建“城鄉一體、布局科學、層次分明、各具特色”的規劃體系,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多規融合”,建設肇東主城區、開發區、北部新區和鐵東新區“一城三區”,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五站樂安新城為副中心城市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市委常委、肇東市委書記李元學說,肇東市“以人為本”、“海綿城市”和“地下管廊”等創新理念融入到城鄉規劃中,目標就是打造最大、最強、最美、最實的中等規模城市。
于是,向陽鄉兩個牧場和兩個村屯變成城市的漫延區,海城鄉與鐵東新區一體規劃,尚家鎮與北部新區一體規劃,城鄉發展科學融合。棚改項目變成去樓市庫存,盤活城市資源的“把手”,今年啟動的11個項目,大面積動遷后,采用購買空置商品房的形式對棚改居民進行安置,去樓市庫存近70萬平方米,為政府收儲土地100多萬平方米。城區供水改造、污水治理、集中供熱、燃氣擴面、垃圾治理等項目建設同步推進,采用PPP模式建設學校、醫院、道路,啟動建設中小學校16所,新建改建食堂宿舍35個,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1所。
跟百姓福祉相系,和市民生活相關,于是,城市建設不再是面子功夫,成了市民擁護的民心工程。
多管齊下打通“城市血脈”
位于八仙大路南側的安陽路路寬不足7米,路面破損嚴重,車流人流常常梗阻,曾是老肇東人胸口的“痛”。
“這回好啦!不但平坦還寬敞多了。”記者來到安陽路但見新拓的道路寬闊平整,附近居民喜笑顏開,齊夸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
羅繼正告訴記者,安陽路從7米拓寬到14米,還不足稱道,八仙大路通往向陽路處,農防公司大樓橫在一端,阻斷成一個“丁”字路,今年市里將動遷農防公司大樓,打通“丁”字路。
打通斷頭路、拓寬狹窄路、修整破損路,今年以來這個市靶向老百姓反應最熱烈的路段,“多管齊下”著手打通“城市血脈”,投資8000多萬元進行了正陽街整體改造、世紀大道拓寬、人民廣場升級等10余項工程。
配合市內道路改造,這個市同時啟動城口改造計劃,對高速路收費口進行拓寬升級改造,東城部出口結合肇蘭新河建設,打造景觀帶,北部出城口至尚家鎮公路進行拓寬升級改造,南部出城口加快肇四路擴建工程建設。
同時與哈市“共網”,投資5億元擴建301國道,松花江北岸觀江大道接入肇東段,萬寶大道與五站鎮全線貫通,松北區中源大道延伸至我市境內,實現南、北、中平行接入。
進得來、出得去、繞得開,不久的將來,在肇東路暢街通不是夢。
主城副城遙相呼應
五站鎮有縣城“基因”,多年以前,五站鎮所在地被叫做“樂安縣”。曾幾何時,“樂安文明”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走入老一輩肇東人的記憶。
如今,五站鎮被確定為肇東市的副城,重筑“樂安新城”,構“樂安夢想”。
肇東市將五站鎮融入“樂安新城”建設總體戰略規劃,以五站、東發兩鄉鎮為依托,積極擴展延伸到周邊鄉鎮村屯,統一規劃建設,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一個總量在150平方公里、人口在30萬人左右,連接哈肇兩城,輻射周邊地區的新興城市綜合體,真正使之成為都市圈的“橋頭堡”和跨區域的“連接體”。
目前,卓達產業園現已初具規模,松花江北岸江堤路東發段已竣工,五站鎮天然氣管道工程已接入,投資10億元的五站鎮三村屯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二號地塊華西村已實施改造,一號地塊矯家店和三號地塊馬家屯項正在招投標,與之配套的學校、圖書館、幼兒園、體育館和運營中心等已啟動建設。
這個市牢牢盯住實力型大企業卓達集團,采取三產聯動模式推進城鎮化,建設“樂安新區”,以大型現代農業主題公園、濕地主題公園、田園體驗園、品牌農業種植和深加工、精加工等項目形式進行打造,走全產業鏈道路,以新型材料產業園為支撐,打造東北亞最大的新材料生產基地,形成以新材料為主,涵蓋生產、研發、物流、展銷等20萬人生活就業的產業園區。思路新,動力足。記者走在肇東市大街小巷上,擴街、植綠、凈城,一個個火熱的場面,讓秋風中的城沸騰起一種別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