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企業是國內第一家規模化利用腺苷為原料半合成法生產腺嘌呤的廠家,即采用生物法生產腺苷,以腺苷為原料酰化生產腺嘌呤,技術世界領先、綠色環保且成本低。目前腺嘌呤年產能達2000多噸,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75%以上。”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明英介紹,通過“定位”肇東市豐富的玉米資源,為企業玉米精深加工帶來闖市場的新動能。預計公司二期工程將于2018年建成投產,可年轉化玉米10萬噸。
近年來,肇東市依托“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向科技創新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把玉米籽粒“吃干榨盡”,加速實現降成本、提效益、補短板。通過研發引進高新技術,圍繞生物醫藥、生物飼料、生物添加劑等產業鏈,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將玉米產業轉變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肇東市玉米轉化加工總量為192萬噸,其中生物農業產業年轉化量達到156萬噸,占全市玉米轉化總量的81.2%,比常規產能增加效益3.66億元。
圍繞生物醫藥產業鏈,改造升級“老字號”。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引進國內最新菌種以及依靠地域優勢,從加快轉型升級為主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運用自主研發的、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生化微生物發酵和有機合成技術,以玉米淀粉為基料,生產用于治療高品質原料藥及中間體。實現10噸玉米生產1噸腺苷、7噸玉米生產1噸纈氨酸,原材料、動力方面對比廣東肇慶生產基地成本可降30%以上。目前,公司生產以腺苷、纈氨酸為主,其他類氨酸產品作為新產品可以擴充公司的產品品種,形成了集生物產業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據了解,腺苷是生產腺嘌呤的前體,腺苷、腺嘌呤都是重要的醫藥原料,在醫藥化工中間體、發酵培養基、和醫藥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L-纈氨酸作為人體和動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已被廣泛應用于食品業、養殖業、以及醫藥行業。
圍繞生物飼料產業鏈,深度開發“原字號”。黑龍江成福集團年加工玉米30萬噸,主導產品淀粉、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變性淀粉等。2014年引進生物發酵技術,采用現代化的最新工藝流程,國際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主導產品轉向谷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及各種小型氨基酸等生物飼料,在同行業中具有設備優勢、工藝優勢、技術優勢,在全球氨基酸生產企業擁有話語權,在銷售的價格上擁有決策權。氨基酸出口到越南、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美國等83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7000萬美元。同時,中糧生化能源(肇東)分公司年轉化玉米120萬噸,年產酒精40萬噸(含燃料酒精15萬噸),DDGS高蛋白飼料33萬噸,玉米油2.9萬噸,食用級液體二氧化碳1.5萬噸。其中DDGS高蛋白飼料是產業鏈副產品,含水量較大,易霉變,每年僅運往外地加工成干性飼料成本就高達2.4億元。2015年利用先進的菌種選育技術,新上了玉米酒精副產品綜合利用與高值化研究項目,將糖漿、玉米皮等副產物進行混合發酵,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脂肪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生成有機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質,年產DDGS生物飼料6萬噸,產微生物發酵飼料3萬噸,實現就地銷售,每噸增值300元。
圍繞生物添加劑產業鏈,培育壯大“新字號”。中糧生化能源(肇東)分公司酶制劑有限公司,年產高轉化率糖化酶、耐高溫a-淀粉酶、飼用復合酶、高效酒用復合酶、a-乙酰乳酸脫羧酶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酒品、食品、飼料、皮毛、紡織和抗菌素等領域,主要原料為農副產品下腳料、玉米皮、玉米秸稈等,年轉化加工玉米3.5萬噸。公司現為全國酶制劑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今年與中國科技開發院生物工程開發所達成科技合作協議,引入液體深層發酵法、連續噴射滅菌法、噴霧干燥法等先進工藝,全生產過程無殘留、無污染,降低生產成本25%,現正著手擴大生產規模,將企業由市區遷到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生產規模擴大到5萬噸,年轉化利用玉米6萬噸。(霍永祥 特約記者 車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