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長得真好,苗齊苗壯!”一場透雨過后,肇東市海城鄉雙麗谷物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吳達勇又來到農田里,查看玉米長勢。該合作社通過首創“畜禽糞便+秸稈+消堿技術”,使畜禽糞便與秸稈混合制作生物有機肥料,成功改造堿鹽地6700畝,畝產提高到650公斤。既有效解決了糞便污染和秸稈焚燒問題,實現了農業廢棄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又收獲了穩產高產高標準農田。
如何探索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新模式、新經驗,讓土地“綠”起來。肇東市從加速構建循環農業經濟業態,改善生態環境入手,最大程度利用農業可再生資源,實施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農業產業鏈拉長拉寬。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生態循環、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通過抓好農業“兩廢”資源綜合利用,實施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的綜合轉化。按照“一個引進、五個扶持”思路,引進大型秸稈和畜禽糞便加工企業,生產生物有機肥和秸稈制品,總體規模要達到100萬噸以上;扶持慶東高科生物有機肥和碳積肥項目、冰榕科技有限公司、肇東鎮食用菌園區擴大秸稈轉化基料使用量等項目,實現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
通過抓好農業“三減”技術普及利用,減少化肥、農藥、除草劑施用量。兩年來,已在22個鄉鎮建設22.5萬畝試驗示范基地,每畝地通過秸稈還田、增施生物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5公斤,減少化學農藥和除草劑用量10%,減量不減產效果十分明顯。昔日被當成柴禾一燒了之的玉米秸稈,經過海城鄉雙麗合作社與牛糞堆漚發酵,由廢棄物變成有機肥”唱“培肥地力主角。今年,該社實現種植和農機“兩社合一”入社農戶1033戶,規模經營土地面積20370畝,合作社46臺(套)大型農機具為入社農戶提供土地滅茬、深松、施肥起壟、鎮壓,待秋天農戶收割玉米后剩余的玉米秸稈由合作社統一收回,作為堆積4.5萬噸有機肥和沼氣項目原料。
通過抓好三項節水技術推廣利用,在海城、向陽、太平三個鄉鎮重點開展玉米水肥一體化、免耕、旱稻種植新技術試驗,通過農業技術部門及時跟進服務,做好數據統計,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技術保障。以規模小區和蔬菜園區為載體,大力推進生產經營智能化、病蟲防控生態化、肥料投入無害化,向蔬菜園區發放生物有機肥600噸,在黎明鎮長富村、珊樹村、向陽鄉中心村建設互聯網+蔬菜基地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