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8月21日訊(霍永祥于洋) “今年流轉農戶土地4000多畝,種植被稱為‘奶牛細糧’的燕麥草,不僅長勢喜人,而且已經陸續成熟進入收獲期,畝產裹包青貯1.5噸左右,取得畝效益1000元的‘笑臉’。”位于肇東市海城鄉的黑龍江草都草業有限公司肇東區域經理王曉東說,燕麥草相對于傳統飼料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和飼用價值,能有效增加牛奶蛋白質含量,提高牛奶品質,種植前景越來越受歡迎。
近年來,肇東市圍繞蔬菜、畜禽、林果等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創建品牌、典型示范和強化服務等有效措施,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健全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平臺,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和監管制度,促進土地流轉規范化、市場化;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各類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等涉農項目,優先安排新型經營主體承擔,落實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稅收及用地、用電、用水等優惠政策;擴大擔保公司規模,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提供擔保服務。擴大抵押物范圍,逐步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溫室大棚、大型農機具等作為抵押物的辦法,開展農產品商標、訂單、保單、倉單等權利質押;完善陽光工程培訓辦法,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負責人開展知識和技能培訓。建立職業農民持證上崗制度,完善綠色證書制度,探索把職業農民認證與農業扶持政策掛鉤的辦法。在政府補貼、社會保障、項目扶持、職稱評定等方面采取措施,吸引大專院校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投身農業建設。
在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肇東市種植結構調整突出四個方面調向。向優質玉米品種上調,由習慣種植晚熟品種、單純追求高產向推廣中早熟單質品種、追求品質轉變,圍繞中糧、成福等精深加工企業和希望飼料等飼料企業,組織經營主體訂單種植高淀粉、高賴氨酸、高蛋白質等專品種單質玉米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實現優質優價。依托大莊園、王老寶食品等企業,擴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以每年增長5萬畝速度,利用三年時間打造區域最大鮮食玉米生產基地;向蔬菜產業上調,新型經營主體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25萬畝,今年投資2億元,發展設施棚室1萬畝,配套建設冷藏保鮮庫、冷凍庫、田間預冷庫、育苗中心,新增冷儲能力22.5萬噸,實現大部分蔬菜冷藏冷儲后錯季南銷;向有機雜糧雜豆特色產業上調,由注重生產安全食品向開發養生米、藥膳米等功能性食品轉變,有機谷子面積發展到6.8萬畝以上,雜糧雜豆面積發展到5.84萬畝以上。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上動腦筋,組織25家生產主體在產品包裝上統一冠名肇東地理標識,逐步向統一品牌過渡,集中合力做大叫響肇東小米、肇東雜糧。努力實現生產地塊和車間物聯網監控,建立二維碼同步生成機制,詳實錄入生產加工全過程信息數據,打造消費者信得過放心產品。今年全市“三品一標”總數要力爭達到200個,三品認證產量達到20萬噸;向生態循環產業上調,今年規模養殖大場發展到60個,家庭牧場發展到1100個,種植燕麥2萬畝,青貯玉米20.43萬畝,實現過腹增值,增加土地產出效益。在海城、向陽、太平等鄉鎮開展玉米水肥一體化、免耕、旱稻種植新技術試驗,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技術保障。